固态硬盘走滑之后,当然容量越大越好了
虽然现在英特尔的CPU一直涨价还缺货,高端RTX显卡更是动不动上万,DDR4的内存也很难找到便宜货,但是但至少SSD现在却越来越便宜,固态存储的价格在今年全年都在回落,几近一半的腰斩价,无论大厂还是大牌,无一例外,这是固态硬盘的普遍行情。比如有些产品的成本已达到1GB 10美分,约合人民币7毛钱。例如,英睿达Crucial MX500 SSD的2 TB版本售价209美元。
这已经是个好消息了,但是还有更好的消息,因为据报道这个消费趋势将继续下降。据一些分析师称,2019年NAND闪存可能会降至0.08美元/千兆字节,而三星的QLC驱动器等替代产品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传统的机械硬盘市场也变得越来越便宜,根据BackBlaze的2017年报告,例如,某些型号每GB成本接近0.02美元/千兆字节。
为什么固态硬盘价格会腰斩?不必深究原因,固态硬盘的价格之谜不用我们来一集《走近科学》。简单一句,固态硬盘核心材料——NAND闪存颗粒价格暴跌。之前多家闪存颗粒厂商都在攻克3D NAND闪存颗粒的技术与量产难关,闪存颗粒供不应求,价格顺势暴涨。现在就不同了,三星、美光、东芝这些公司,乃至国产骄傲的紫光,都有生产3D NAND闪存的能力。现在3D NAND闪存生产技术成熟,产能稳定,各家厂商相互竞争,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当然这里必须表扬下金士顿,金士顿疯狂压价!金士顿利用价格战优势,大量抢占了二三线品牌的市场份额。为了保住自身的份额,大量品牌跟随金士顿被动跟进,所以说内存回落很大的功臣还是金士顿的疯狂压价策略。
现在固态的价格大家都跟进了,价格都便宜,如何选择呢?
价格虽然吸引,但入手依旧需要一番考虑,毕竟再便宜也是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我个人推荐的,是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接下来我将说说我这么推荐的原因。
从速度分析,以目前大部分SATA 3 SSD的速度来说,都能达到530/500 MB/s左右的读写速度,完全满足了。而使用上M.2 NVMe的SSD,虽然读取速度能够达到2000MB/s,但是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这个提升不大,有边际效应存在。
从容量分析,现在的Windows 10系统会占用50~60GB的容量。如果选择120GB的SSD,将会有60GB左右的剩余空间,如果不装大型游戏,这样的容量能够勉强使用。选择240GB的SSD,就能够在装有大型游戏的情况下,仍有几十GB的容量使用。
价格,目前的120GB和240GB的SATA SSD都快不到1元1GB的价格了,结合使用体验来看,使用240GB的SATA SSD能够将更多的软件和游戏放入高速硬盘中运行,价格的提升却没有很大,是目前非常有性价比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