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屏是什么?三星C27F390F 27寸曲面显示器

share

  话说在曲面屏刚刚面世的时候,po主就有尝鲜的念头,特别是之前在电器城被大法的某款曲面屏电视震撼之后,回来以后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然而电视机的话家里暂时没有添置的需要,倒是曲面显示器可以来一发,不过这次让我狠心下手的“导火索”还是多得某东的电脑节以及张大妈的爆料。po主对于每满100-10的优惠实在无力抵抗,加上手上有1000-50的优惠券和1000-50的白条券,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剁手了。 移动端:SAMSUNG 三星 C27F390F 27英寸LED曲面背光显示器... 开箱   话说这是一次“伪”开箱,因为显示器到手当天po主就迫不及待拆开运用了,而包装箱已经被老妈扔到阁楼的杂物间。好吧,其实包装箱也没啥好看的,箱子里面就显示器,底座以及连接显示器和底座的支脚,还有电源适配器,电源线以及HDMI线各一。 三星(SAMSUNG)C27F390F 27英寸LED曲面背光显示器   底座和支脚运用螺丝固定,而支脚和显示器之间运用卡榫固定。底座和支架都是高光注塑表面,在包装里面虽然都包了保护膜,但这种材质也不能过糙对待,如果出现细微划伤,实在受不了的还是贴个膜吧。   底座下面是个大铁饼,底座拿在手上很沉,6个防滑垫脚均匀分布,用来支撑起这台显示器没有问题,没有摇晃的感觉。   正如大家所知道,眼球是球形结构的,看到的影像也是球面的,所以普通显示器的画面中心与边缘距离人眼的距离并不相等,需要经过大脑处理后才呈现出平面的图像,而曲面屏更贴合人眼的生理曲线构造,减轻了大脑的后期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疲劳,提升舒适度。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曲面屏电视机和显示器的曲率都是4000R,这个曲率的曲面可以拼接成一个半径为4米的圆形,这个曲率的最佳观看距离应该为4米左右,用在电视上很适合,但用在显示器上面感觉效果应该不显著,而三星这款曲率1800R,几乎是现在曲率最高的显示器,理论上会比较适合近距离运用。   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感受屏幕弯曲的程度,屏幕中间的隆起大概可以放下一个鼠标的样子。装上底座以后,整体感觉简约、优雅。   显示器边框同样是高光注塑,撕不撕上面的保护膜让我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撕了吧。   三星的英文LOGO是显示器正面唯一的“装饰”,显示器的指示灯在屏幕右下角的位置,打开显示器的时候指示灯是不亮的,我比较喜欢这个规划,特别是晚上不会产生无谓的光污染。   显示器顶部是整台机器最薄的地方,找来一枚五角硬币对比,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边框也是超窄的,如果玩多屏拼接会比较爽。   背面感觉比正面更“弯”一点,整台机器竟然没有找到一个散热孔,不用担心进灰的问题。   背面幸亏没有跟正面一样运用高光注塑的工艺,否则肯定就是一大型指纹收集器,横向的条形纹理比较有质感,而且也不容易沾指纹,搬显示器的时候也不会滑手。然而让我选择这款曲面显示器的原因,除了价格便宜,带挂壁孔的规划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接口朝外的规划貌似在超薄规划的显示器上面很常见,当然这款也不例外,除了HDMI和VGA以外还有音频输出接口和电源接口,当然防盗锁孔也是带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显示器并没有内置音箱,因此音频输出接口仅仅是用作输出显卡通过HDMI接口传输到显示器的音频,然而我喜欢把这个当成音频延迟线来用,毕竟插这里比插机箱方便。   虽然未能将电源适配器集成到显示器内部有点可惜,不过这个适配器个头也不大,没占多少位置,功率25W。   控制按键位于屏幕背面的左下角,其实这是一个摇杆的规划,当年用过诺基亚摇杆的一定不会陌生,通过一根摇杆就可以单手完成所有的设置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比一堆按键美观。   显示器的支架可以做仰卧角度调整,幅度还挺大,然而不能调节高度对我来说还是有点遗憾,所以我比较看重它带挂壁孔的规划,之后把它装到支架上面就完美搞定了底座的问题。 屏幕实拍

  这是我第一次用曲面屏,也是第一次接触三星的显示器,OSD菜单感觉上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分了图像、屏幕显示、系统和信息等四个模块。

  除了最基本的亮度、对比度和清晰度调节以外还包含了一个叫做灵巧模式的东西,其实就是其它显示器上常见的场景模式,其中剧场模式和动态对比度模式比较适合看电影和玩游戏,特别是那种阴暗场景特别多的游戏。   下面循例为大家奉上标准模式下的屏摄效果图,这款显示器用的是MVA面板,白色很纯净,但黑底的情况下还是能看到漏光,但毕竟这是在漆黑的环境下,如果平时开了灯或者有自然光的情况下,漏光就不显著了。   此外,OSD菜单里面还可以设置RGB三原色以及不一样的色温,另外还有三档不一样的伽马值可选。   运用正常的色温以及默认的伽马,没有显著的偏色,也并未发现亮度显著不均的情况,不过屏摄是通过相机对显示器画面进行拍摄,因此结果会受到相机及镜头等原因的影响,所以结果仅供参考。   MVA面板在色彩方面看上去跟IPS没有显著的分别,都是看着比较润眼的感觉。   可视角度也不错,但要体验最佳的效果,特别是曲面屏而言,最佳位置必然是正中间的皇帝位。   不得不说,OSD菜单里面的细节功能还是挺多的,这个HDMI黑色水平感觉上就是增亮黑暗场景,但又可以保持明亮场景不过曝的功能,用来看电影和玩游戏都适合,效果跟剧场模式有点相似。 游戏实测

  除了一些针对色彩方面的设置以外,OSD菜单里面还有不少针对游戏的优化,包括可调的响应时间,玩了一下《极品飞车18》,没有感觉到拖影,证明响应时间应付这种竞速类游戏是没有问题的。

  竞技模式也是一个相似黑暗场景增亮,明亮场景不过曝的效果,特别是在《GTA5》、《古墓丽影》这类昏暗场景特别多的游戏里面,一般显示器往往都是黑乎乎的一团,如果调高亮度去适应,整个画面又变得白蒙蒙的。打开这个设置之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暗部细节可以看得很清楚,游戏里面的蛛丝马迹不会被遗漏,也不会被躲在暗角里面的敌人暗算。   然后就是AMD FreeSync技术,它的本意是为了搞定画面撕裂以及画面卡慢的问题。相信大家平时玩游戏都会遇到过。画面撕裂和卡慢是由于显卡每秒渲染的帧数和显示器每秒刷新的次数不一致所造成的。如果显示器在显示前一帧图像时又接收到显卡传来的另外一帧图像,那么显示器会停下正在显示的图像而显示新接收的图像,这就会造成画面撕裂或卡慢的出现。而AMD FreeSync技术的目标就是提供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减少输入延迟,防止画面撕裂。AMD FreeSync技术采取开放策略,利用自适应同步标准,借助显卡管理显示器的刷新率从而搞定显示器和显卡不一样步而造成的画面撕裂以及卡慢等问题。   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只有DisplayPort接口才能支持FreeSync技术,而这台显示器只有一个HDMI接口,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是最新的FreeSync Over HDMI技术,也就是通过HDMI接口来支持FreeSync。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之前的FreeSync都是走DisplayPort接口的,跟NVIDIA的G-Sync技术相似,而HDMI接口本身并不支持可变刷新率,要想支持FreeSync就需要增加额外的时钟控制芯片。   要体验FreeSync技术的效果,除了显示器要支持,另外还要搭配一块支持FreeSync的显卡并在OSD菜单中打开这项功能。   我的显卡Radeon R9 380X正好支持FreeSync,打开显示器上的选项并进入显卡驱动发现FreeSync已经默认打开了。   《古墓丽影10》和《巫师3》玩了一圈下来,没遇上画面撕裂,对于这种第一人称视觉的游戏而言,曲面屏和普通屏幕用起来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曲面屏好像有一种被画面包围的感觉,玩游戏的时候代入感更加强,加上本来27寸屏幕玩游戏就比较震撼,不过话也说回来,当你将精力完全集中到游戏的时候,这些细节往往都被忽视了,所以开始的时候我还担心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但实际用下来发现这个完全不必担心。   最后提一下这个眼睛保护模式,默认是关闭的,打开以后整个屏幕就像蒙上了一层白纱,光线柔和了很多,当然,对于色彩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在编辑图片或者玩游戏的时候不建议打开,但如果是长时间文字编辑或者是周围环境光线比较暗,例如熬夜干活的情况,打开护眼模式的确会舒服很多,还有就是用网上流传的测验办法试了下,用手机摄像头对着屏幕调节亮度,手机屏幕幕幕上没有出现象征闪屏的黑色直线条纹,因此推断这款显示器运用DC调光规划,所以没有出现闪屏的情况。

  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的眼球是球形结构的,所以普通显示器的画面中心与边缘距离人眼的距离并不相等,而屏幕越大这个距离就越大,以前用大屏幕的时候脑袋总是得随着内容转来转去,换了曲面屏之后好像是有所改善,然后就是游戏和电影的话,会有一种被场景包围的“错觉”,但也不会觉得不自然,反而是现在看回普通的屏幕感觉有点怪怪的。

  然后说回C27F390F这款显示器,最终总结下优缺点吧。

优点:

关于曲面屏的特效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唠叨了; 超薄机身加上窄边框规划,外形简约优雅,颜值对得起观众; OSD菜单运用摇杆控制,用起来很顺手; 显示器针对游戏的优化,玩游戏看电影效果都不错; 在HDMI接口上实现FreeSync Over HDMI技术。 不够: 高光注塑工艺的屏幕边框和底座真让人又爱又恨,看着漂亮,但又容易沾指纹和刮花; 底座只能作仰俯角度调整,无法升降对于大屏幕而言比较遗憾,想用得舒服支架的钱就省不了,但保留了挂壁孔至少是一种安慰; 一年质保,一年质保,一年质保; 1920*1080辨别率用在27寸的屏幕上颗粒感注定无法避免,所幸在游戏以及电影等场景中并不显著。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