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gear R8000P 三频无线路由器开箱测评拆解
前言时光飞逝,三年前,Netgear发布了首款三频无线路由器R8000,从此拉开了高端路由器的军备大战,三年后,Netgear发布了R8000的继承者R8000P,外观一脉相承,内部全面升级,这次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年Netgear技术更新的成果吧。Netgear官网连接开箱R8000P和R8000几乎一样的包装,正面1.8G双核处理器,AC4000规格,支持MU-MIMO,三频,是其主要卖点背面R8000P主要的功能介绍包装两侧产品详细的规格参数底部产品规格标签打开包装上层路由器本体,下层电源适配器和网线包装内包括,机器,电源适配器,网线和说明书这次附送的网线从网件祖传的黄色网线改成了黑色扁线19V 3A规格的电源适配器,这个电源我们直接运用的,但是标签上印的是100-120V电压,希望正式上市的机器不要印错。取出R8000P机器R8000P采用了和R8000一样的螃蟹状的外观和规划,六根可折叠不可拆卸天线,天线折叠处可以看到内部走线,略有不雅。中间一排运行状态指示灯上盖的散热孔保证了机器运行时的良好散热,同时也带来了防尘的问题后部的接口,从左右到依次USB2.0,硬件LED开关,4 LAN,1 WAN,USB3.0,reset,DC in,电源键底部同样密密麻麻的散热孔,R8000P底部采用了可挂墙的规划底部出厂SSID,无线秘钥,机器序列号和MAC地址贴纸拆解和R8000相同,R8000P也是从底部开始拆解从上壳中取下主板在上壳中,有一块独立的PCB负责顶部LED指示灯PCB版正面,一大块黑色散热片覆盖底部一共6屏蔽罩,对应6个天线所运用的功放部分运用焊台移除散热片,看到下方处理器部分也有屏蔽罩去除主板正面和背面的屏蔽罩 来看下各部分的芯片Broadcom BCM4906,路由器SOCBCM4906是Broadcom BCM4908的亲弟弟,比起大哥BCM4908,核心数由4核心减少到2核心,依然是64位路由器处理器,主频1.8Ghz。核心数有所减少,但是还是大大领先上一代BCM4709处理器。周边IO同样也有提升,PCIE数量也从以前的2个提升为3个,所以这次R8000P内部不需要PLX这类PCIE switch。储存方面,USB3.0接口增加到2个。三星 K4B4616 46E 4Gbit=512MByte DDR3 内存SPANSION S34ML01G2 1Gbit=128MByte SLC NAND Flash Memory,路由器闪存官方文档3颗BCM4365E 3x3 1024QAM MU-MIMO 无线芯片。分别负责一组2.4G和两组5G。2.4G提供750Mbps的连接速率,5G提供1600Mbps的连接速率 2.4G和5G的3路功放和LNA 第二组5G的3路功放和LNA最后是路由器的网络接口部分。USB3.0部分依然运用了网件常用的胶布做信号屏蔽固件R8000P的固件延续网件固件一贯的风格,我们就不再详细介绍了,一些有特色的地方给大家展示一下首批上市的NAS版本地区只有北美可选,最大功率100%可调,并无super wifi可选。R8000P的smart connect可以将2.4G,5G1和5G2三频合一,具体表现我们会在后面做详细测验。最新的固件版本V1.1.3.2,看版本号应该已经经过了几次迭代了。现在处理器和内存占用等信息还看不到。支持beamforming, airtime fairness和MU-MIMO等高级功能,默认MU-MIMO是关闭的。流量控制部分现在还不支持Dynamic QOS,希望以后固件更新能尽快加上。和其他高端路由器一样,LAN1和LAN2支持链路聚合,对于支持链路聚合的NAS,多用户读写会比较有优势。性能测验吞吐量测验测验平台硬件部分:PC1 千兆网卡:Intel(R) I210t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PC2 无线网卡:Asus PCE-AC88PC3 无线网卡:Asus PCE-AC88软件:Win 10 Pro安装所有必选补丁,关系系统防火墙Endpoint 9.20IxChariot 6.70本次测验运用了如下测验脚本: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此脚本用于测验最大传输带宽。先来了解下路由测验结果几个相关名词:Throughput,即路由吞吐量,表示路由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此数据越高越好。测验环境:测验选择在办公室,模拟大家日常运用的真实情况。说明:路由器开启WPA2加密NAT 单线程NAT 十线程Lan to Lan(单向) 单线程Lan to Lan(单向) 十线程Lan to Lan(双向) 单线程Lan to Lan(双向) 十线程5G1 to Lan(下行) 单线程5G1 to Lan(下行) 十线程5G1 to Lan(双向) 单线程5G1 to Lan(双向) 十线程5G1 to Lan(上行) 单线程5G1 to Lan(上行) 十线程5G2 to Lan(下行) 单线程5G2 to Lan(下行) 十线程5G2 to Lan(双向) 单线程5G2 to Lan(双向) 十线程5G2 to Lan(上行) 单线程5G2 to Lan(上行) 十线程5G1 to 5G2(单向) 单线程5G1 to 5G2(单向) 十线程5G1 to 5G2(双向) 单线程5G1 to 5G2(双向) 十线程测验数据汇总 网络性能 1 Pair (Mbps) 10 Pairs (Mbps) NAT 929.044 941.244 Lan to Lan(单向) 939.077 939.866 Lan to Lan(双向) 1637.86 1640.282 5G1 to Lan(下行) 412.392 919.262 5G1 to Lan(双向) 569.752 958.603 5G1 to Lan(上行) 435.351 888.252 5G2 to Lan(下行) 410.741 894.752 5G2 to Lan(双向) 535.624 853.284 5G2 to Lan(上行) 336.601 747.607 5G1 to 5G2(单向) 271.693 671.973 5G1 to 5G2(双向) 396.049 690.237 USB读写测验将NTFS格式的浦科特EX1 移动SSD挂在USB 3.0接口下,测验R8000P的USB 3.0接口的读写速度有线读取速度跑满千兆有线写入速度跑满千兆看来对于新一代的SOC来说,USB有线读写跑满千兆毫无压力了。无线读取速度接近70M/S无线写入速度大约45M/S实际运用环境测验测验运用new iPad Pro 10.5",图中红五角星处放置R8000P,R8000P打开smart connect后三频合一,我们来测验每一个测验点iPad Pro连接的R8000P的频段,信号强度和5线程下行吞吐量测验环境说明:房子是高层,面积比较大,红色五角星为主机位置。房子是办公用的,密密麻麻的屏风和办公家具,电脑很多,无线信号源也很多(楼上楼下基本上都是公司),环境很复杂,电子设备和办公家具繁多,信号干扰比较严重。各房大致面积说明:1:5m*3.8m2:2m*2.8m3:3m*2.8m4:4m*3.8m5:4.5m*4m6:8m*5m测验中运用new ipad pro 10.5"测验各个点的信号强度以及五线程下行带宽,以模拟日常运用,以下是测验数据汇总 -dBM 信号 连接频段 5G 5线程下行(Mbps) A -30 5G2 556.767 B -57 5G2 478.366 C -61 5G2 431.524 D1 -65 5G2 352.388 D2 -72 5G2 260.015 E -73 5G2 186.946 F1 -55 5G2 469.398 F2 -62 5G2 415.87 R8000P和new ipad Pro之间的信号覆盖和连接质量堪称完美,下面附上了各点的打流图,供大家参考A点B点C点D1点D2点E点F1点F2点功耗室温29度,R8000P待机12W,表面最高温度超过39度 电脑同时向R8000P读取和写入20G的文件,并且R8000P和iPad Pro 20线程打流的情况下,R8000P 功耗20W左右,表面温度超过52度。功耗和温度表现相当不错。 总结相比前辈R8000,R8000P有了大幅度的提升。Broadcom新一代SOC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R8000P也延续了Netgear在信号覆盖和连接质量上的一贯优势,运用iPad Pro在150个平方的运用环境中能获得非常好的连接速度和连接质量。不过R8000P上盖散热孔的规划也带来了防尘的问题,天线折叠处露出的走线也并不美观。Smart Connect三频合一非常好用,不过我们也碰到了短距离并不分配5G这种不够智能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希望Netgear在固件更新中能尽快加入大家都很喜欢的Dynamic QOS。
该文章被收录于:
无待机电压 https://www.chinafix.com/zt/14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