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门”事件不断 消费者维权艰难

share

  手机电池爆炸、冰箱门爆炸、打印机不支持第三方墨盒、涉嫌电子产品价格操纵……如果说这段日子“杜甫很忙”的话,那么三星电子的公关部也一定忙的“不亦乐乎”。三星公司近期因在多个领域出现产品质量、违规竞争等问题而备受关注。   对于那些因“门”事件而受到损失的消费者,不仅迟迟得不到官方的答复,甚至有时还必须连这个“哑巴亏”一并吞下,与其在欧美地区的对消费者毕恭毕敬态度大相径庭。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纵横IT电子业界多年全球电子巨头,“肿木了”?   而在近日,三星旗下一款打印一体机产品,由于强迫消费者购买原装墨盒,被一位张先生以“欺骗消费者权益,一纸诉状,将三星电子送上了法庭。   根据法律专家的说明,三星公司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已经造成对消费者强迫消费的侵权行为,理论上也属违法。但是我国“消法”仅有对消费购买商品主体,具有消费者消费自由选择权利的保护,对商品附属品消费,并没有具体的说明。因此即便消费者诉至于法律,也很难得到法律上的帮助。所以我们看到,张先生起诉的理由并不是“强迫消费”而是“怠于履行环保责任”。   近期,三星Galaxy手机电池自燃事件引起了新一轮对锂电池使用安全的讨论。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值苹果起诉三星手机产品设计抄袭,而iPhone手机电池爆炸也是之前不久才发生的事儿。对于正处于官司中的两家公司的产品前后发生电池爆炸事件,更是有网友讽刺道,“连电池会爆都抄过来了”。而更具趣味的是,三星官方对电池事故的解释,与苹果公司居然如出一辙“爆炸事件都只是个体显现,并非产品技术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这看似嚣张傲慢的回应,实际上正显示出三星在全球市场中不可一世的地位,甚至是在中国的绝对市场地位。此外,除了三星电子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作为后盾,以及天价设计团队作为支持之外,国内消费对于三星品牌,或者或是对于洋品牌的崇拜,使得即便三星产品在出现种种问题之后,也有恃无恐。  那么为什么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这样的“有恃无恐”呢?他们在欧美市场也同样如此吗?根据法律人士了解,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国际大牌”,在海外市场表现得非常守规矩,而只有在中国市场,才变得如此“另类”,并且对中国消费者“另眼相待”。其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国内对于消费市场的法律规不健全所致,尽管在2008年新反垄断法就已实施,但是对于消费市场的垄断行为,如何取证、如何立案、如何裁决……等等,没有一个详尽的说明,就连消法也仅仅是有一些模糊不清表述。从而使得一些厂商有漏洞可钻,让执法机关陷入执法难的困境。这样一来,消费者的利益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保证。 另外一点,由于国外大部分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具有较高的裁决性以及制定上的灵活性,短时间内就可弥补漏洞的存在,但是由于体制不同,国内法律法规制定需要经过缜密的考量,才能最终落实到实施,因此法律周期上,就要慢半拍。   而这些“有恃无恐”洋品牌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另眼相待”中国消费者的话,他们的未来也将同样如此,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品牌的青睐也将会大打折扣。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