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憋屈的东芝用户写给人民网的信

share
一个憋屈的东芝用户写给人民网的信

  近日,一位姓孙的女网友两次致信人民网IT频道,称其所购型号为Satellite M300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在两个月内修了四次。她说,做为深受其害的东芝用户,倡议大家联名进行投诉,为自己讨回个公道,不要被大公司这样的强势群体打败。

  第一次来信内容:

  我是去年在北京买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型号为Satellite M300。在一年整机保修的最后两个月,机器频频出现故障,更换了一次内存,二次主板,一次显卡,两次主板的更换时间间隔竟然只有一星期。对此我很不满意,东芝品牌原有形象在我心中荡然无存。

  我不仅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表示怀疑,更质疑东芝在维修过程中使用返修部件。我多次向东芝(上海)的客服和相关部门进行求证并且投诉,东芝一再推脱,不但不给予合理解释,并且阻断用户和其它部门联络的一切渠道,只提供唯一的、公开的客服电话。

  更加恶劣的是,当被问及其公司行为违反了“三包法”第十条“经修理的机器应当能正常使用30天以上”以及第二十二条“更换主要部件时,应当使用新的部件”时,由于给不了合理的解释,在长途电话那头的东芝负责人竟然以长时间不出声逼迫用户挂机。

  东芝这种以强欺弱的做法是非常恶劣的。很多消费者机器出了问题最后也只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尤其是我在北京,而一切问题只能与东芝(上海)联系,消费者非常被动,多次投诉都得不到结果。还有就是,机器长时间修理,消费者没有电脑可以用,东芝却没有一点人性关怀。他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再推脱。

  现在,由于我已多次用手机致电东芝总部售后部门,对方已不接听我的手机,不得已求助网络媒体将此事曝光。做为深受其害的东芝用户,倡议大家联名进行投诉,为自己讨回个公道,不要被大公司这样的强势群体打败。

  谢谢您了!一个憋屈的东芝用户!

  第二次来信内容: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贵站的回复,很欣慰,很感谢!现将具体资料提供给您,便于您做简单调查。

  东芝笔记本制造编号:48220034W;东芝客服:800820204;东芝售后部门谢姓负责人电话:021-63855888转3509。(此人先前称是给与消费者最终结果的负责人,但是问及违法的问题,此人回答不了,就说自己只是投诉专员,一切推给东芝法律部门解决,但是不提供法律部门的联络方式,总机接人工查号是实名制,必须提供对方全名或者是分机号,所以基本上兜了一圈是找不到人解决问题)

  在与这样一个大公司进行维权的过程中,感到消费者真是很渺小,很无奈!如果对于增加事件真实性有帮助,我同意将提供的个人资料公布。

  另外,如果事情能取得哪怕一点进展,我非常希望借贵网站倡议更多受害的消费者坚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要给大公司钻法律漏洞的机会!

Q:东芝用户为什么要维权?
A:可能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原因。
Q:维权的用户主要遇到了哪些问题?
A:可能包括产品故障频繁、维修不及时、客服态度不佳等。
Q:用户采取了哪些维权行动?
A:可能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组织集体维权等。
Q:维权是否取得了成功?
A:不确定,取决于具体情况。
Q:有多少用户参与了维权?
A:文档中未明确提及具体数量。
Q:东芝方面对维权有何回应?
A:不清楚,需进一步查看文档内容。
Q:维权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A:可能有来自东芝方面的阻力、法律程序复杂等。
Q:用户如何组织维权活动?
A:可能通过线上线下沟通、成立维权小组等方式。
Q:维权对东芝的品牌形象有何影响?
A: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Q:其他用户可以从这些维权经历中学到什么?
A:了解自身权益、掌握维权方法等。
Q:这位东芝用户的笔记本型号是什么?
A:型号为 Satellite M300。
Q:用户在多长时间内修了四次电脑?
A:在一年整机保修的最后两个月内修了四次。
Q:用户都更换了哪些部件?
A:更换了一次内存,二次主板,一次显卡。
Q:用户对东芝哪些方面不满意?
A:对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表示怀疑,质疑维修过程中使用返修部件,对东芝推脱责任、阻断用户和其它部门联络渠道、没有人性关怀等方面不满意。
Q:用户称东芝违反了“三包法”的哪些条款?
A:违反了“三包法”第十条“经修理的机器应当能正常使用 30 天以上”以及第二十二条“更换主要部件时,应当使用新的部件”。
Q:东芝负责人在被问及其公司行为违反“三包法”时做了什么?
A:在长途电话那头长时间不出声逼迫用户挂机。
Q:用户为什么向人民网 IT 频道致信?
A:用户多次投诉得不到结果,不得已求助网络媒体将此事曝光。
Q:用户提供的东芝客服电话是多少?
A:800820204。
Q:用户提供的东芝售后部门谢姓负责人电话是多少?
A:021-63855888 转 3509。
Q:用户在维权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A:感到消费者很渺小、很无奈。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