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撕裂者跳票?AMD新品阵营“恐遭变动”
翻开CPU性能天梯榜单,AMD第二代线程撕裂者赫然显立于首之位,这让不少人对其第三代产品充满了期待,毕竟AMD已经如愿获得了7nm工艺的大门票,A芯家族的性能集体拔升早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根据近一次的AMD投资者会议所公布的2019路线图,原本计划在今年问世的第三代线程撕裂者竟然消失了踪影,这难道暗示着该系列CPU即将“跳票”?倘若真的“跳票”了,那会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呢?
1.消失了的至强U
根据之前各路媒体所预测的数据,第三代线程撕裂者将会采用7nm工艺以及Zen 2架构,高规格可以冲刺到48核心64线程,低规格为18核32线程,全方位硬刚英特尔家i9,但是定位仍然是专业级,不会和i9-9900k一样下发游戏市场。
原本它将会与锐龙3000系列CPU在年中一同亮相,但现在却被苏妈从计划表中拿下,虽说年度U皇可能会泡汤,但并不影响下一代锐龙和霄龙的步伐,新的路线图除了线程撕裂者之外,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2.产能不足是病因
那为什么线程撕裂者会被“跳票”呢?因为它和锐龙、霄龙所用的die是相同的,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甚至有人怀疑AMD已经做出了它的一批工程样品,所以它被雪藏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产能不够了。
想想英特尔在14nm处理器产能上的窘境,很容易猜测到AMD也有可能会遭遇同样的情况。7nm生产线很难同时承受锐龙、霄龙、线程撕裂者三大家子处理器的蹂躏。
3.捡西瓜,丢芝麻
在AMD即将发布的所有新品中,重头戏必然是三代锐龙,甚至可以说农企能否实现“大翻身”就靠它了,而霄龙作为服务器端的计算核心,普通消费者压根儿就不关注它,而线程撕裂者的用户也仅限于专业领域和有钱没处花的土豪玩家。
倘若产能受限,那么AMD势必会优先考虑三代锐龙的进度,尤其是在目前二代线程撕裂者独孤求败之时,暂时将其停工也不是不能理解,芝麻虽好,但西瓜还是要捡的嘛!
总结一下,第三代线程撕裂者虽然可能跳票,但对市场影响不大,反正咱们玩游戏又用不着,而第二代产品暂时也能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大家对此如何认为呢?